各学院:
为进一步调动我校学生参加科研训练的主动性,强化创新精神培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学校现启动2026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重点项目培育工作。本项工作旨在系统孵化一批高水平、有影响的学生科研成果,锻炼一支科研能力突出的学生骨干队伍,并为学生展示学术创新成果与科研实践能力提供坚实平台。现将立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类型及组别设置
(一)高教主赛道
1.新工科类: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5.“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6.“低空经济”项目:聚焦无人机物流、低空交通服务、应急救援、智慧城市空中应用等场景,结合飞行器研发、空域管理技术或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低空资源高效开发与产业生态构建,符合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导向的项目;
7.“生物技术”项目:聚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推动生物技术在医疗健康、农业育种、生态环保等场景的创新应用,符合国家生物经济战略及生命科学产业化发展要求的项目;
8.“量子科技”项目:聚焦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方向,推动量子技术与信息安全、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深度协同,符合“量子科技”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9.“新能源”项目:聚焦可再生能源开发、储能技术优化及能源互联网建设,支持高效清洁能源转化、智能电网升级与低碳能源系统研发,符合“双碳”目标及能源革命战略方向的项目;
10.“新材料”项目:聚焦新型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及复合材料研发,推动绿色制备工艺、材料基因工程与高端装备应用,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需求,具备技术突破性或产业化潜力的创新项目。
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设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所处创业阶段,各组分设“创意组”与“创业组”。
1.本科生创意组:团队成员均须为本科生,负责人须有第一作者的科技成果。
2.研究生创意组:负责人须为研究生,成员可为本科生或研究生,负责人须有第一作者的科技成果。
3.本科生创业组:负责人为本科生或毕业5年内本科生校友且为企业法人,企业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4.研究生创业组:负责人为研究生或毕业5年内研究生校友且为企业法人,企业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需要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下设三个组别。
1.公益组: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创意组: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3.创业组: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项目负责人为本硕博学生或毕业5年内校友。
二、申报要求
1.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
2.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
3.项目必须有前期研究基础,要求选题新颖、目标明确、技术可行、创新性强、实施条件具备;
4.项目负责人应品学兼优,自主性强,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领导能力、创新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项目团队由核心成员和预备成员组成,核心成员2人以内,其中1人作为项目负责人,预备成员3人以内;
5.鼓励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在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申报项目,每个学生只能参与申报一个项目,不允许交叉申报;
6.鼓励学生围绕教师科研进行项目申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项目研究;
7.原则上,项目要求在1年内完成。
三、时间安排
项目申报时间:2025年9月5日-30日
学院初审时间:2025年10月9日-20日
答辩评审时间:2025年10月21日-30日
项目开题时间:2025年11月上旬
中期检查时间:2026年4月
结题验收时间:2026年10月
项目申报需通过“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完成。各学院请于2025年10月20日17:00前完成初审并在系统中提交(含项目排序)。申报团队请加入QQ群552375979。
四、项目支持
1.本科生项目纳入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根据中期检查结果和参加河北省2026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选拔结果确定项目级别。国家级和省级项目资助经费6000-20000元。校级项目资助经费3000-6000元。
2.研究生项目根据中期检查结果和参加河北省2026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选拔结果,确定项目资助经费为5000-20000元。
五、结题要求
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归学校所有,成果发布时须注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重点项目,以及项目编号、指导教师。所有成果第一完成人应为项目组学生。
成果主要包括:技术总结报告、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高水平学术论文、可展示性的实物,并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省级金奖及以上奖项。
六、其他说明
1.各学院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举办往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奖学生代表报告会、师生见面会等形式做好项目申报的宣传、动员、组织等工作,鼓励学生申报项目。同时,要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和高层次科研成果在学生双创实践中的引领作用,将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科研训练项目,催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2.项目管理参照《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执行。
3.中期检查后,与各项目组签订合同书,结题验收时间按照合同书约定时间进行,结题验收时须提交合同书约定的各项成果以及相关支撑材料。
联系人:王艺涵 联系电话:0335-8058069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2025年9月5日